首页-门徒娱乐-门徒平台-门徒注册登录
门徒平台报道:
门徒子庄先生写生于1972年春,表现的是以龙泉春色为主的画面感受,加之平生对传统国画意趣的所学所感而融汇创造出来龙泉山水册。大骙先生晚年定居山下,历经数年寒暑冷暖,涉足远村僻地,遍访奇峰野岭。他所到之地、所耗之时、所用之心、所写之景,都得其天时地利人和之胜缘。故《龙泉百图》自具其独有的艺术价值!
百图中的题跋有许多自制诗词,这也是不同于陈子庄先生龙泉册的方面。大骙先生非常注重诗词缘物抒情对绘画的影响。九十年代初春日曾登龙泉宝狮水库山顶观桃花时,即以热情洋溢、视野开阔、胸襟放达的笔触写了一首词《踏莎行》:
“满眼春光,漫山桃树,红潮卷到天极处。龙泉秀色绕成都,锦江剑阁相回护。 暮柳含烟,远山横雾,酒旗飘在林前路。欲将心事付春醪,胸间倒峡文思注。”将龙泉满山桃花竞相争艳、红遍天际霞照天府的无限春光尽收眼底!
这种“未成曲调先有情”的绘画理念,就是他最赞赏和提倡的。所以每到一处写生他并不会立即拿笔就画,而是仰观俯察、悠然品味,待得到了大自然的灵感后才动手。
一首首发自内心深处的诗词,犹如一幅幅无形的画卷,延展着画家打破画面有限空间的局限,抒发着大骙先生居于斯、游于斯、乐于斯的美好感受和在诗情画意中自由放飞自我的无穷想象:
桃花细雨湿龙泉,春色空蒙渺霭间。一抹绯红含岭上,谁人识得好家山”,“翠岩秋水响溪湾,乱竹村前障碧烟。最爱龙泉山色秀,行经野岭也流连”,“随势梯田大乐章,风光特许菜花黄。画家舒笔情先蘸,落落疏疏醉故乡”……
观子庄先生的画,犹如品茗绿茶般的清新可人意味无穷;赏大骙先生的画,恰似啜饮红茶般的甘醇香厚回味悠长。二者虽有观感上的不同,但却同样蕴涵着国画最本质的天人合一的美——既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,又抒发出对淳厚朴实的民间生活、韵味无穷的自然山川的无限热爱。
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著名国画家、教育家、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周沧米先生,在杭州自己的家中曾经肯定过大骙先生:“你的画虽不及子庄老师的画机敏俏皮,那是他先生的天性,但你雄强过之,可自我发展。”
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、中国画研究院(中国国家画院)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勃舒先生,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航空工业系统的画展后,特意点名请主办方安排面见大骙先生说:“你的画非常大气。工笔画又极具传统的美而不陈旧。给你提个意见,你的写意画笔墨那么好,以后不要用墨汁画,最好磨墨画”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南京书画院院长、南京美协主席朱道平先生也曾对他发出过邀请:“你的画那种笨拙味任何人学不到,因为他透出一种雄放之气,如果你来办展,免费提供场地,以给我们当地的画界带来新风”。